根据检测结果对应的粒径区间颗粒数,对照所用标准(如 ISO 4406、NAS 1638)的分级规则,即可确定油液污染等级。
一、核心前提:明确检测依据的标准
先确认检测仪设置的标准(默认多为 ISO 4406:2021,部分为 NAS 1638 或 GB/T 14039)。
确认检测报告中的粒径单位(多为 μm (c),即 ISO 定义的 “等效圆直径")和计数体积基准(ISO 是 “每毫升",NAS 是 “100 毫升")。
二、分标准判断步骤(常用 2 类)
1. 按 ISO 4406:2021(国际通用,三段编码)
步骤 1:提取检测报告中 3 个关键粒径的颗粒数(每毫升)
≥4μm (c) 的颗粒数(记为 N1)
≥6μm (c) 的颗粒数(记为 N2)
≥14μm (c) 的颗粒数(记为 N3)
步骤 2:对照 ISO 4406 编码表,找到每个颗粒数对应的 “区间代码"
代码规则:每个代码对应颗粒数的对数区间(如代码 13 = 每毫升 130~250 个,代码 18 = 每毫升 2500~5000 个)。
示例:检测得 N1=3000 个 /mL、N2=600 个 /mL、N3=80 个 /mL → 对应代码 22、19、14 → 污染等级为 22/19/14。
步骤 3:等级解读:代码数值越大,污染越严重(如 16/14/11 优于 20/18/15)。
2. 按 NAS 1638(美国标准,00~12 级)
步骤 1:提取检测报告中 5 个粒径区间的颗粒数(100 毫升油液)
5词15μ尘、15词25μ尘、25词50μ尘、50词100μ尘、&驳迟;100μ尘。
步骤 2:对照 NAS 1638 等级表,找到每个区间对应的 “单项等级"。
步骤 3:取 5 个单项等级中的最高值,即为最终污染等级。
示例:5 个区间对应等级分别为 6、5、4、3、2 → 最终等级为 6 级。
叁、其他标准快速判断
GB/T 14039-2008:与 ISO 4406:1999 一致,仅编码覆盖粒径略有差异,判断逻辑相同。
GJB 420B:按 100mL 油液中 0.8μm 以上颗粒数分级,直接对照标准中的 A/B 分级表匹配等级。
DL/T 432-2018(电力行业):基于 ISO 4406 编码,额外要求≥25μm (c) 颗粒数控制,判断后需补充核查该粒径。
四、关键注意事项
若检测结果超出标准编码范围(如颗粒数过多),直接判定为 “超上限污染",需立即换油或过滤。
同一油液用不同标准检测,等级不直接等同(如 NAS 8 级约对应 ISO 20/18/15),需按行业要求统一标准。
必须确保检测仪已按 ISO 11171/GB/T 18854 校准,否则颗粒数数据失真,等级判断无效。